毕业证书样本图片素材

七十年代中专毕业证(七十年代中专毕业证图片)

樊登读书2024-05-05 23:12:066

70后那代人初中考的中专含金量高,现在的人不懂那时的经历吧

我是70后,很赞同你的看法,我就是中专毕业,我现在看我家初中生的作业,像物理和化学还能看懂,有时候和孩子一起沟通一下,可是我家孩子不能理解我们那个年代为啥拼命想学习,没有上过一天辅导班,放学回来还要自己做饭,做家务,还要带弟弟妹妹,做不好,家长一顿狂揍,还不敢离家出走[呲牙],一门心思想着好好学习,脱离农村,天天有肉吃。

现在想起来觉得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地方,觉得当时精神头太足了,不像现在的小孩吃的那么好,可一个个像老头老太太一样,没有精气神!

我也是70后,那个年代读中专很吃香的,因为大学生没有现在这么多,读完初中就可以报考中专,毕业后国家是包分配工作的,参加工作就有工资,那时候是非常羡慕的事,那时候有工作单位就是铁饭碗,那时候吃饭有便宜的饭堂,那时候看病是单位报销的,那时候结婚单位是可以分房子给你的,那时候我一个月拿60元的工资月底还有结余的,那时候真好啊!

每个年代出生的人都带着专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印记,70后的“中专生”应该也算一个吧。

现在的人不懂也不用懂,那年代人咱有自知明也不求懂,更无需解释与证明,自己那曾经的成绩与辉煌,毫无意义。

我们当时的中专还是全国重点中专,同学中不乏和我一样当年的县中考状元,但我儿子讲话“好汉不提当年勇,看看你现在,不也是泯于众人已”。

曾有多少同时代、同命运人感叹生不逢时“早知道上什么中专?毁了自己前程”;也有人调侃“咱们这批人若是上了高中,好多人就上不了大学了,咱们高风亮节让给他们上”;但也有许多人眼见着曾经不如自己的初中同学,一个个都考上了好大学,自己却小小年纪就上了班。那种失落感、郁闷感萦绕在心头,多年挥之不去。

我应该还算是比较看开的,觉得既然走了这条路,抱怨有何用?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。况且那时候,毕业后工作都可安排,无需找关系送礼,家长孩子都省心。所以毕业后就顺理成章上了班。

但是其中也有少数有远见、有目标的人选择了继续深造。我曾经的一名中专男同学,现在想不起他上学时曾说过什么话,因为他太默默无闻了,那时的他坐在教室最后一排,基本天天不说话,只做一件事,就是默默看书学习,中专毕业也没放下书,一直学到研究生毕业,成为深圳某三甲医院外科医生。

所以,那时多么优秀的中专生,也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,感叹现如今无人认可的、含金量极高的“中专毕业证书”。看看前进的同学,后退的自己,你就明白啥叫做“命由己造”。

过去的辉煌别炫耀,眼前的不平莫计较。

活在当下最重要。

70年代的人为何普遍学历不高

因为录取率较低。70年代的人,还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,基本上都能读上小学,小学升初中要考试,一个乡初中每个年级只有四个班,每个班也就50人不到,初中考高中更难,四个班的学生能考上县城高中的加起来可能只有一个班不到。能初中毕业就不错了。初中毕业之后农村的回家务农,几年之后赶上沿海打工潮,就去打工了。城里学生初中毕业大部分能招工进企业,日子可不错了。进入高中考大学可以复读,一小部分不坚持的高中毕业生最后成了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。

学历不高是因为国家教育及选拔人才的方式造成的。

70年代人不是普遍学历不高。还是有很多高学历的人。在各个行业中,有许多70后是高学历并且是行业领头羊。当然70后中也有许多人学历不高,这与当时的高等教育录取率有关。70后大多在90年代开始接受高等教育,当是的高考录取率普遍较低,导致一部分人没有进行高等教育。

70年代高考含金量很高!那个时代属于人才紧缺的时代,很多人就业直接上了技术学校,想要考上高中,然后进入大学难度很大。

在后来就是放开了大学入学率,大学生分为了一本二本三本,大学生生源质量下降。

70年代大学生国家包分配,毕业后可以去政府职能部门,连中专生都可以当处长!

因为那时候的升学率特别低,我小时侯我哥学习特别好,小学什初中的时候因是富农成份差点没升到初中,初中升高中时推荐再考试,我们农村的孩子上高中的只有8%,再要考大学,一个县才考30-40人,我们大队就我哥考上了大专,你想当时都1980年了,考上大学的人寥寥无几。

因为国家还很穷,没法普及基础教育、大学专业教育,这是其一。

其二,人口大爆炸式的增长,使每个家庭保证吃饱饭都很吃力,谈不上学习。毕竟,民以食为天。饭都吃不饱,还有心思学习吗?

第三个原因就是大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。如果大家都重视教育,那么可以创造一切条件来加强学习的。因为没有这个意识,所以光顾着吃饭问题,并不想读书。

70年代中专生要读几年书

70年代中专生有两种情况。

第一种情况:如果是初中毕业生考取了中专学校,那么学制为四年。

第二种情况:如果是高中毕业生考取了中专学校,那么学制为二年。技校和中专学校毕业的学生,在我国的各行各业是主力军,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
70年代初中毕业档案有吗

初中阶段一般都不会建立个人正式档案,到高中阶段才会有个人的档案,因为国内建档对学历有要求,最低学历为中专或高中,初中生的学籍是分散保管在学校文书的档案中,但是70年代正赶上文革,那时毕业的初中生,正赶上文革或后期,我是71年毕业的,就没有档案,档案是从参加工作后才有的。

79年时的中专学历相当于现在什么水平?毕业后的安排和待遇相比现在会怎样

网总喜欢拿过去的文凭与现在对比,不是不可以比,但不能笼统比,象本文作者提的“相当于什么水平”这种提法就是不严谨的,中专就是中专,大专就是大专,学的东西不一样,沒有可比性。比如现在中专要学计算机,那时没有,总不能因此说那时的中专生知识面不如现在的中专生吧!那时小学生学珠算算盘,现在大学生都不会打算盘。那时小学生墨笔字大都比现在大学生写得好,写对联,写祭文,读古文都比现在大学生强,难道因此就说过去小学生相当于现在什么什么水平?作者的想法其实是过去考中专的难度相当于现在什么水平?录取率相当于现在什么层次?甚至还可以提过去中专生毕业分配后,在单位的重视程度相当于现在什么文凭,这种提法才是正确的,才具有可比性!

粉碎四人帮后,大学和中专开始公开招考了,浙江省应该是1977年开始,全省统一出卷统考,78年开始大学全国统考,这以前有工农兵大学生和中专生,大队和公社推荐,笔试和面试也要考一下的!我们大队有两个,一个到贵州读财经学校(现贵州财经大学),毕业后分配在贵州,后调回县城,先在法院工作,现己退休。还有一位是到浙江化工学校(现浙江工业大学),毕业后到县里新建的化肥厂工作,后工厂倒了,早已下岗!以上两位我都认识。我们另村一位姓朱的男孩到浙江省卫生学校,毕业留在省卫生厅还是省级医疗机构,后到非洲马里援医,现在早该退休了,他我不认识。听我爸说的,本来我也有机会进工农兵的,只因年纪小,后来改革开放统考了,就没这机会了!我连襟也是从农村考上杭州警察学校的,一直在公安线工作。在公社读初中时我是班长班里成绩也是笫一,考中专只有我一人只上了女生的分数线,当时可能女生考的人少,还有许多省市级护校要专招女生,所以可比男生低十分录取,这样那年我校初中中专一个也没有上线,后读高中,高考两次都上了,1982年文科超本科线9分,那时本专前后录取的,本科不进一般专科都能进,就是宁波师专(现宁波大学),温师专(温州大学),湖州师专(湖州师院),绍兴师专(绍兴文理),嘉兴师专(现嘉兴学院),丽水台州等师专,我同学很多,后都做了高中老师,好一点才能进浙师院(浙师大)和杭师院(杭师大),自己由于体检中脚有点小病没录取,1983年又考了521分,超本科线42分,本来稳进重点大学,那年浙江文科考录比是10:1,当时没有211,985,只有重点和普通大学,我们复习班最后考上35人,笫一名523分复旦大学哲学系,现是复旦博导,第二名522,人民大学经济系,现浙江一大学二级学院院长博导,本人第三521,后总算进了杭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,跳出了农村,毕业后回当时县城,其他同学不说了。当时的中专都很难考,初中难于高中,居民户口还可考技校,中专重技能和实用,毕业一般分配到一线工厂学校农技站公安司法系统,现在好多领导干部农校毕业的很多,走出校园就到基层锻炼,有实践经验,也有一部分中专毕业再深造考大学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xingxiu98.com/benken/203696.html

七十年代中专毕业证

相关文章